首页 > 文化 > 人文天地 > 正文

史书中介绍的咸阳 夏虞禹周秦之都

文章来源:西北建设网
字体:
发布时间:2024-03-11 20:59:35

 摘要:本文通过大量的史料首次提出咸阳是夏虞禹周秦之都。历史大咸阳,占风水之阴阳,以古华山终南之阴,水泽润易咸华夏,以荆岐桥山之阳,光照天下,华夏禹崇伯文命创渭水灌都为金城,汉承秦制。建都长安。司马迁《史记》认定秦代长安是咸阳一乡,长安就是咸阳。
    关键词:黄帝内经 自然养身 顺应生命规律 中医文化 全民健康

    一、咸阳的曾是夏之都距今4165
     咸阳地名历史永久,博大精深,说法众多,意义深远。人们只知道是秦孝公建咸阳,却不知最早夏虞禹的都城也在咸阳。如《史记,货殖列传》载:“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,膏址沃野千里,自虞(舜)禹夏之贡,以为上田”。如《史记》记载:(公元前2141年),尧封于夏鲧为崇地伯爵(公元前2136年),因治水不力殛于羽山。如《墨子尚贤书》所载:(公元前2136年)舜在泽之阳授其政,天下平。注解:咸为泽,泽之阳即咸阳。如《易咸》象曰:山上有泽(咸)。如孔颖达疏“:泽性下流,能润与下,山体下承,能受其泽,以山感泽所以为咸”。如郑玄说:“咸,感也,艮为山,兑为泽,上气下泽气上,二气通相应,以生万物,故曰咸也”。咸的基夲含义为全都说咸受其益,引伸含义为盐的味道。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咸字意为皆都是也。《序卦》程颐说:“咸有天地,然后有万物,有万物然后有男女,有男女然后有夫妇,有夫妇然后有父子,有父子然后有君臣,有君臣然后有上下,有上下然后有礼仪,有错,天地,万物之夲,夫妇,人伦之始。所以以上经首《乾》《坤》经首《咸》继以《恒》,皆二体合为夫妇之义。咸之夲意是全和都的意思,咸阳即都城之意。
    据中国考古证实,武功浮沱村遗址,香湾遗址,王烧台遗址,史家村遗址,游风街遗址,扬凌圪塔庙遗址,杜家坡遗址,兴平汤坊遗址,田阜乡段村至咸阳尹家,陈良村,铁江嘴遗址,马家寨遗址,石何杨遗址均系新石器时代,这可能都与尧舜禹泽之阳有关。
    如《关中胜迹图》说:“舜上任的时候,带着尧的两个女儿,娥皇,娥英,而暗地里还让人把和自己家的一个相好,也带到崇伯国西边一个村子。这个姑娘眼看着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舜,十分生气,但为了舜的名誉和前途而忍气吞生。舜30年,她含冤气死埋在了渭水边。舜还立了舜妻祠。”正如《竹书记年》“帝舜有虞氏,三十年葬后育于渭”。《汉书》“陈仓有舜有育冢祠”。如《战国策》“另外舜还带来了一个叫仪狄的酿酒大师,为宫迋酿酒,供宫内招待和宴会使用的高级饮品。”这也就证明了帝舜有虞氏在泽之阳渭河北授其政,天下平的真实性。
    《墨子尚贤书》载“:尧封崇伯禹姒姓夏”(公元前2133年)“禹于阴(短阴山)中授其政,天下平,九州咸,处禹之堵”。堵可能就是短阴山,也叫矩阴山,阴地是豐夲西短阴山韭泽滩,所为咸池龙首池。《史记》:帝尧功成作乐,谓之咸池,又称之为大咸,尧舜禹三代以尧乐大成,是精神大同。咸阴阳都占,咸是都在渭河南的豐夲,这就是天象天地同辉的西宫咸池星座的韭泽滩的龙首池,泽之阳在渭河北,通称咸阳。这就说明虞都咸阳的存在和禹都咸阳存在,也都于咸池龙首池有关。因此如(世夲)(竹书记年)(帝王纪世)(左传)(诗经)古文皆云禹都咸阳。如《诗经》彼彼南山,维禹之甸,奕奕梁山,维禹之甸。如《史记,夏夲记》证实:“今天子之国,五百里甸服”。就说明禹都咸阳,占风水之阴阳,以古华终南之阴,水泽润华夏。以古桥山荆山,岐山之阳光照于地,天下大治。禹都咸阳比秦始皇大咸阳,还大一至二百里,秦都咸阳由西汧渭之交到西河也只不到五百里,南北不过三百里。说明禹都咸阳包括甘肃东部和河南西部,就是古史认为的小九州。
   《山海经》记载:尧命鲧攻程州之山。建成邑,成国,成都。鲧作城,城之史也,中华城市文明从此开始。专家考证,鲧禹治水沣渭禹都在咸阳。《左传》记载:“夏有扈,古扈国址,就武功,扶风(咸阳),户县禹之都"。户县沣河东太平村和客省庄夏遗址,是崇伯鲧和崇伯禹未立夏朝前的都城。《呂氏春秋》:“尧作游成阳,看到鲧攻程州之山…”,成阳即今咸阳。这位专家的考证与《大荒北经》此处记载鲧攻程州之山相对应。《吴越春秋》:鲧筑城以为君,造郭以为民,以城郭之始也。帝尧因鲧攻程建城有功,被在成阳的帝尧封为九州之伯为崇伯鲧,取代了九州之伯共工之封号。《帝王纪世》鲧封崇国为崇伯鲧。
     二、大禹治水立于咸阳始于渭水
    《国语,鲁语》记载:“(公元前2195年)封共工为九州之伯,即鲧为九州之伯,后土平九州,有崇伯鲧及崇伯禹之说,始于此有关。盖尧遭洪水,使鲧治之,用力虽勤,而洪水不能平,而禹之后,逐渐西迁”。
    《吕览》记载:“自伊洛之域渡(黄)河向北,则入河东(山西),更渡(黄)河西迁,即雍粱之境,禹之遗址西方甚多”。《闢伊闕》载:“则西迁后所见功迹,以天为人事附之于禹。在华膏雍梁之地”。
    古代雍梁华地的小九州为什么叫雍州吗?雍就是现在说的堰塞湖。这就说明黄河上古时代由昆仑山之墟,经过罗布泊象万匹奔腾的野马,由青海至甘肃流过古华山和古桥山之中,敉百里宽阔的河面,夹杂着各种杂物和冲刷下来的泥沙,经过千万年的於积成渭河平原和华东华北平原,流向东海。我国考古工作者根据渭河的沙层,已证明了这一点。大约到百万年左右,古老的冰川地壳发生变化,古华山西段六盘山在榆中隆起,与崦嵫山合并在一起,阻断了古黄河流向大海的通道。古黄河在刘家峡向北捌了个湾,流向六盘山以北的原隰湿地底绩北流,这是公认的浮石,就是漂浮在水中的山头。从此古老黄河没有固定河道乱流,河水把青藏高原冲刷下来的杂物泥沙长年於积,才形成了现在的黄土高原和陕北高原。后来越於越多,古黄河又流入内蒙最后流入渤海。
    古黄河雍州东边的熊耳山,和东条山也因地震合在一起,阻断了古黄河东流的去路,这就是现在三门峡的前身,才使陕西形成了一个堰塞湖,咸阳十里长峡才成为堰塞湖的中心。这才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。由于伯禹和后稷伯益三人带领着华族人共同努力治水,把古华山和古桥山中间豐水的十里长峡丰富的水疏通过黄河故道,这就叫《豐水东注,维禹之绩》。
《豐水东注,维禹之绩》的地方,就是咸阳十里长峡南一个叫韭泽滩的地方的堰塞湖。据甲骨文中的解释:豐字为丰,丰字加三点水,就说明多水,华夏时期古崇国人,就是最早用韭菜来祭祀神灵和祖先。那里人们将韭菜放在堆满豆制品祭器中,祭祀神灵和祖先,祈求护佑。就证明了古崇国的山与豐有一定的联系。那么豐在什么地方呢?
    据《金文》介绍:豐字上半是山里有两种不同的食物,形容这些食物堆积如山,把这些食物堆积在豆制品上面,以崇高的礼仪祭祀神灵和祖先。《说文解字》认为:豐豆之豐满者也,即是食器之中装满食物,证明食物是多种多样的。野猪称为刚鬣,韭菜称为豐夲,韭曰豐夲,即韭菜论为祭品被称为豐夲。《诗经,国风,豳风》曰:七月中有献羔祭韭之说,证明我国用韭菜祭祀,已有四千多年历史。能把韭菜叫豐夲的地方只有咸阳韭泽滩。
    众多史料和咸阳县志载:“咸阳的韭泽滩也叫九子滩,是秦汉的皇家上林苑十大池之一,东西长八里,南北阔六里,其地皆不可耕,有不树而生的野韭菜,至今土人犹采之。”“自两寺渡至铁強嘴到治城,河宽仅里许,这里是十里长峡,非若上下流可容多水也,故可渡舟,或以木桥而不可为石桥。”
    咸阳十里长峡是大禹治水前的堰塞湖,古称涡,叫渭汭。就如《禹贡》所言:“弱水即西,泾属渭汭,漆沮即从,沣水攸同。”“导汧至岐至于荆山,浮于潜,逾于沔,入于渭,乱于河,黑水,西河惟雍州。”指大禹治水以前,雍州32支河流的水,都流到十里长峡的涡,成为堰塞湖,史称豐水就是丰富的水叫汭,后叫渭汭,大禹后稷伯益三人带领华夏民族,与天奋斗其乐天穷,与地奋斗其乐无穷,与水奋斗其乐无穷的精神,就是中华精神,他们共用了八年时间,把百谷种子分给老百姓耕种,并教会他们种植五谷和粮食,把打来的鸟兽肉分给大家,并教会人们养家畜家禽,使人民的生活有了保障。大大加快治水的进度,当时流传着大禹八年三过村家门不入。后稷八年三过有邰家门不入成为佳话(关中胜迹图)。如《辟伊阙》:“则尧西迁之所见功迹,以天功人事,附之于禹。"所以陕西大禹治水遗址和庙宇最多……。
     三、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咸阳
    史料证明,帝尧(公元前2214年)生于丹陵。帝尧2200年全国遭大水,民不聊生,帝尧19年(公元前2195年),封共工为九州之伯为崇伯54年。帝尧61年(公元前2141年),封鲧为崇伯鲧5年,帝尧78年(公元2136年)殛鲧羽山,封舜为有崇伯虞3年。帝尧81岁(公元前2133年)封伯禹夏邑为崇伯禹8年。并封契为商伯于邠。封后稷于邰为农田师。(公元前2125年),豐水东注,维禹之绩。彼彼南山,维禹之甸,奕奕梁山,维禹之甸。九州咸,咸有九州,处禹之堵。今天子之国,五百里甸服。如《尚书》载:“禹别九州,随山潦川,任士作贡,作禹贡。禹贡九州,后人所知地理,为之敷衍,凿龙门始。如《国语,鲁语》:“共工为九州之伯,即鲧为古九州之伯,后士平九州,有崇伯鲧及崇伯禹之说,与此有关”。如《吕览》:“禹之遗址,在西方甚多。”所以咸阳,户县,武功,临潼,韓城都有河伯庙,大禹庙。如《左传》:“夏有扈,古扈国址,就咸阳,户县,扶风,户县禹之都”。如《世夲》《帝王纪世》《竹书记年》《诗经》记载载:“古文皆云禹都咸阳。”如中国史前期社会研究》认为:“关于豐水崇伯,又信以鲧之后裔,鲧禹都居住在崇伯,就是豐水崇国。” 这个地方就是太平遗址,客省庄遗址和余姚三过村 。如《关中胜迹图》:“三过村在户县北二十里”。连山易:“颛顼五代孙鲧封于崇 ”。如《史记,夏夲记》鲧治水功用不成,禹病父岡功,八年三过其门不入旧址在此”。这就是说古崇国虞夏时期只有67年。禹别九州后,帝尧把禹迁往尧都平阳,封宅安邑夏县,把后稷封稷山。然后才开始了全国治水工作。
   《禹贡》记载:导河积石,至于龙门,南至华阴,东至祇柱,又东至孟津,东过洛汭至于大邳,北过降水,至于大陆,北播为九河,同为逆河入于海。《尚书》后禹别九州(小九州)随山潦川,任仕作贡作禹贡。就是说大禹八年治好了小九州之洪水,然后离开小九州地面,用豐水东注的经验,开始对大九州河东的汾河疏到西河,把集居在太原及霍太山,雷首山,东条山,底柱山,折城山,王屋山,太行山,恒山,碣石山,疏通使大河水畅通无阻。又从孟津洛水入口,又把共水,淇水,浊漳水,也疏于大(黄)河。然后从王屋山疏导济水,赵王河,清水河,汶水河东流至大海。如《尚书》禹贡九州,盖后人知地理,为之敷衍,凿龙门始。后又治理淮河以南到扬州,由扬州到湖南湖北到重庆。然后由荆州北上进入豫州,后进入汉水及四川,把岷水,沱水,潜水治理好了,又把乌蒙山,邛崃山,峨眉山治理好了,五年就取得了治水的全面胜利。从此西到昆仑,东到扶桑,南至交趾,北至海九州大地,天下万国,四四方方正好大圆地方一个大国家。
    著名考古专家,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信先生说:“渭河孕育了中华文明,关中是中国地理的原点,历史原点和文化原点,是黄河文明的摇篮,是中华中原文明的中心。中国的史前最有代表最有名考古遗址,几乎都发现自渭河流域,大地湾文化,半坡遗址仰韶文化的代表,姜寨遗址,杨官寨遗址,庙底沟文化,客省庄,太平遗址文化,马家窑文化,齐家文化,老牛坡文化。在这里需要指出,在黄河流域,无论是仰韶文化,庙底沟文化,龙山文化,还是中原文化,其核心都不在河南,河南属于文明交汇地,并非文明的发源地……。

 

责任编辑:向龙

 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转载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,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本站删除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新闻热点

2022-10-14 11:23:29
2022-10-10 13:33:45
2022-10-10 13:21:43
2022-10-10 13:14:37
2022-10-10 18:55:05
2022-10-10 13:29:36